《AI赋能的英语多文体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英文名称】AI-Powered Multi-genre English Writing
【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程
【授课语言】英语
【适用专业】英语语言文学专业
【开课学期】第4学期
【先修课程】英语写作基础、英语叙事文写作、英语议论文写作
【总学时数】 36
【总学分数】2
【教研室】 写作教研室
【执笔人】 李欣
【审核人】孙珊珊
【编写(修订)日期】2024年5月
一、课程简介
根据2000年出版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分为三块:专业技能课程、专业知识课程和相关专业知识课程(第3页)。专业知识课程内包括必修课—高年级英文写作。按照大纲要求,《英语多文体写作》设定为英语专业二年级专业核心课程。
英语多文体写作主要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描述文等文章体裁 。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体。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体。通过对实体事物科学地解说,对客观事物做出说明或对抽象事理的阐释。议论文,又叫论辩文,是一种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描述文是一种通过生动的语言对人物、景物和场面进行描写的文体,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突出其主要特点。
二、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开设将进一步完善和充实77779193永利官网现有的写作教学课程体系。77779193永利官网现已开设基础英语写作、叙事文写作、议论文写作等相关课程,已形成一个行之有效的普通写作能力教学体系。鉴于此,本课程的开设能够使学生在完成英语专业课程时掌握必要的写作知识及技巧,具备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写作能力。
写作教学兼具语言的工具性和教育的人文性,是课程思政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多文体写作》借鉴国内外最先进的教学理念,强化写作的文体思维,力图为学习者搭建一个较为科学完善的写作知识体系,兼顾知识学习、能力提升和素质培养三个方面,将思政课程的育人责任与专业课程的授业责任合理而有效地融为一体。
课程的宗旨是用英语“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坚持目标驱动、学生中心和产出导向的原则,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要教学实践内容,利用信息化教学平台,探索全球化时代如何避免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提高学生的中国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让中国文化“走出去”。
知识目标:了解英语多文体写作的基本知识,系统掌握英语多文体写作的基本方法
能力目标:具备思辨和创新能力,能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提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素质目标: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国际传播能力,成为具有国际视野、家国情怀和专业能力的新时代复合型人才。
三、先修课的要求
本课程的先修课是《基础写作》、《叙事文写作》和《议论文写作》,具备了一定的英文写作能力。
四、教学环节、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周 (支撑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
学时(课程讲授学时+其他教学学时):2课时
主要内容:
1)总论:什么是文体,为什么要从文体角度开展写作教学
2)讲解课文The philosopher,选自英国作家毛姆所著《中国屏风》(On the Chinese Screen),分析文体特征及写作手法
3)完成课后词汇和阅读理解题
4)讨论和布置课后写作练习
教学要求:
掌握个人叙事文(personal narratives)的写作方法
重点、难点:
毛姆与辜鸿铭开展了一次东西方文化的精彩对话,表明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为西方打开了一扇思想的大门,孔子的思想为欧洲的启蒙运动提供了宝贵的启迪。坚定文化自信,树立对文化自信的高度欣赏、强烈信念和情感依赖的价值观。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二周(支撑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
学时(2)
主要内容:
1)讲解课文,选自 The Man Who Loved China: The Fantastic Scientist Who Unlocked the mysteries of the Middle kingdom,分析文体特征及写作手法
2)完成课后词汇和阅读理解题
3)讨论和布置课后写作练习
李约瑟先生深入揭示了中国文明对世界的贡献,改变了世界对中国的固有看法或成见。得益于他的翔实论证,中国科技史上的四大发明为世人熟知。李约瑟先生在抗战时期以英国外交官的身份游历中国,期间遇到逃亡中的许多中国学者。
教学要求:
掌握回忆录(memoir writing)的写作方法
重点、难点:
中国的快速发展,重新引起全世界对中国古代科学与文明的好奇与兴趣。但是,“李约瑟之问”至今仍然悬而未决。怎样的文化氛围,才可以产生真正滋生思想家和大学者的土壤?怎样才能保证中国的科学与文明沿着一条康庄大道前进?
第三周(支撑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
学时(2)
主要内容:
1)讲解课文 Ieoh Ming Pei, one of the world’s best-known architects,分析文体特征及写作手法
2)完成课后词汇和阅读理解题
3)讨论和布置课后写作练习
教学要求:
掌握人物特写(biographical feature writing)的写作方法
重点、难点: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递中华优秀传统品质,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造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贝聿铭的优秀建筑作品蜚声世界,成为了华人的骄傲。而他身上的“中国印记”,也伴随着这位融通中外的文化大师走过百年人生。
第四周(支撑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
学时(2)
主要内容:
1)讲解课文Dragon Boat Festival at Leshan
2)完成课后词汇和阅读理解题
3)讨论和布置课后写作练习
教学要求:
掌握场景描写(description of a scene)的写作方法
重点、难点:
赛龙舟既是中国端午节的节日民俗活动,也是标志性文化事件之一,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礼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我们应该提高普及文化遗产的意识,推动不同群体的人们积极参与。
第五周(支撑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
学时(2)
主要内容:
1)讲解课文Jiuzhaigou, China’s Fairyland
2)完成课后词汇和阅读理解题
3)讨论和布置课后写作练习
教学要求:
掌握地点描写(description of a place)的写作方法
重点、难点:
“美丽”这两个字,作为一种执政理念和治国方略的表达,写进了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报告,写进了十三五规划和宪法中。未来中国将是一个“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九寨沟作为典范,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说过的话:“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第六周(支撑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
学时(2)
主要内容:
1)讲解课文The rise of the civilization-state,选自When China Rules the World
2)完成课后词汇和阅读理解题
3)讨论和布置课后写作练习
教学要求:
掌握定义论证(definition)的写作方法
重点、难点:
作者强调中国是一个“文明国家(civilization-state)”,是一个以文化而非种族为华夷区别的独立发展的政治文化体,有一套独特的文明秩序,而不是一向对外宣称的“民族国家(nation- state)”。这是现代国家的核心要素,是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根基和悠久历史。西方人应该以一种尊重的心态看待中国,客观解读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政治体制、国际形象、衣食住行等。
第七周(支撑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
学时(2)
主要内容:
1)讲解课文A Gap in Expectations--Why People Didn’t Understand China’s Innovation
2)完成课后词汇和阅读理解题
3)讨论和布置课后写作练习
教学要求:
掌握因果论证(cause & effect)的写作方法
重点、难点:
透过表象看本质,透过外人的视角看待自己,才可能了解什么最成其为“我们”。讲述中国改革开放的故事,有助于传递信息,促进发展。我们如何通过讲述大量生动的故事,大胆向世界展示中国的真实面貌?
第八周(支撑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
学时(2)
主要内容:
期中测试:Why Chinese People Are More Dignified than Ever Before?
教学要求:
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对原文的概述和评论,内容切题、完整,条理清楚,文章结构严谨,语法正确,语言通顺恰当,句式、用词富有变化。
重点、难点:
中国人的生活品质近年来稳步上升,中国人的生活真正“全球化”
了,大多数中国人的人生有了更加广阔的舞台。社会公平建设和共同富裕等大量课题呈现一个不断优化的良好态势。
第九周(支撑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
学时(2)
主要内容:
1)讲解课文Understanding Chinese Pop,分析文体特征及写作手法
2)完成课后词汇和阅读理解题
3)讨论和布置课后写作练习
教学要求:
掌握类比论证(analogy)的写作方法
重点、难点:
东方和西方就像大学一年级的室友,如果想要愉快地共存,必须了解彼此、理解对方。双方都需要尽自己的努力和谐共存,改善关系。我们如何把东方文化带到世界各地,让更多人看到东方文化的与众不同和博大精深,努力找到东方和西方的共同点?
第十周(支撑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
学时(2)
主要内容:
1)讲解课文Are China and the US doomed to conflict? ,分析文体特征及写作手法
2)完成课后词汇和阅读理解题
3)讨论和布置课后写作练习
教学要求:
掌握举例论证(exemplification)的写作方法
重点、难点:
中美的新型大国关系可能、可行、可期,其建立之道,是探索中国梦与美国梦的相通之道。
第十一周(支撑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
学时(2)
主要内容:
1)讲解课文Building trust for foreigners in China,分析文体特征及写作手法
2)完成课后词汇和阅读理解题
3)讨论和布置课后写作练习
教学要求:
掌握分类论证(classification)的写作方法
重点、难点:
中国政府倡导“一带一路”,加强和发展与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真诚友谊。其中,相互尊重是相互理解的基础,相互理解是相互理解的前提。更多的理解、更多的信任带来更多的团结合作。
第十二周(支撑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
学时(2)
主要内容:
1)讲解课文China Has Overtaken the U.S. as the World’s Largest Economy,分析文体特征及写作手法
2)完成课后词汇和阅读理解题
3) 讨论和布置课后写作练习
教学要求:
掌握对比论证(comparison & contrast)的写作方法
重点、难点:
中国正在努力实现十九大提出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中国已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现在是美国人转变立场的时候了。美国应该对中国人的观念、兴趣、目标进行现实的评估,重新致力于加强自己的能力,为其他国家树立榜样。
第十三周(支撑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
学时(2)
主要内容:
1)讲解课文West must understand China on its own terms,分析文体特征及写作手法
2)完成课后词汇和阅读理解题
3) 讨论和布置课后写作练习
教学要求:
掌握根据理由提出立论(make a claim with reasons)的写作方法
重点、难点:
珍视本国文化,并在东西方文明冲突中加强联结,积极落实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人类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也是世界文化多样性和统一性的辩证发展过程。西方应摒弃妄自尊大的“西方中心论”思想,全面、客观看待中国对世界的贡献。
第十四周(支撑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
学时(2)
主要内容:
中国经济崛起的三大理由分别是:“国有资金,强大支撑”、“稳定就业,注重民生”和“技术变革,引领创新”。
1)讲解课文The Chinese Century,分析文体特征及写作手法
2)完成课后词汇和阅读理解题
3) 讨论和布置课后写作练习
教学要求:
掌握有效使用证据(use evidence effectively)的写作方法
重点、难点:
这是中国世纪,中国经济将引领世界。每一个公民应该增强国家荣誉感、社会责任感、民族自豪感、文化自信感、事业使命感,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服务。
第十五周(支撑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
学时(2)
主要内容:
1)讲解课文IBM’s Open Letter to Congress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分析文体特征及写作手法
2)完成课后词汇和阅读理解题
3) 讨论和布置课后写作练习
教学要求:
掌握信函写作的方法和要领
重点、难点:
本文指出了人工智能发展的三个首要问题。以创新驱动的技术发展应如何构建网络空间的命运共同体,协调促进人工智能产业的全球合作。
第十六周(支撑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
学时(2)
主要内容:
1) 讲解课文Every Treasure Tells a Story,分析书评的写作要求
2) 完成课后词汇和阅读理解题
3) 讨论和布置课后写作练习
教学要求:
掌握书评写作的方法和要领
重点、难点:
从魏晋南北朝走入盛唐,文物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每一件都是文明的物证,是中华文明在历史时空中的印迹。
五、教学策略与方法建议
本课程以本科教学大纲为纲领性文件,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制定教学内容;同时结合本门课程的特点,采取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与方式,合理安排教学环节与内容。课程以教师讲解为主,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就相关话题讨论,通过各种方法强化、加深学生对英文写作的认识和理解,并且引发学生对英文写作的兴趣,鼓励他们养成用英文写作记录生活和思想的习惯。通过启发式、探究式、互动式手段提高学生对文化认知的主动性,切实做到思辨教学与思政教育的无缝对接。
六、教材与学习资源
李欣.《英语多文体写作教程》,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22。
参考资料:
邹申(主编).《写作教程》第二册,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3。
其他教学参考资料:
王星(主编). 《英语专业写作》,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John Langan. College Writing Skills With Readings. McGraw-Hill Companies, 2017, Ninth Edition.
七、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为笔试,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50%,期末占总评成绩50%。
考核方式 | 考核依据/形式 | 对应课程目标 | 所占比例 |
平时表现 | 课堂表现 | 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 | 15% |
作业质量 | 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 | 30% | |
期末考试 | 考试 | 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 | 50% |
考勤 | 考勤 | - | 5% |
总分 |
|
| 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