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西方哲学经典》课程大纲
【课程英文名称】 Introduction to Modern Western Philosophy
【课程类型】选修课
【授课语言】双语教学
【适用专业】英语专业,翻译专业
【开课学期】第3学期
【先修课程】中西文化比较
【总学时数】36课时
【总学分数】2
【执笔人】高健
【审核人】孙珊珊
【修订日期】2024年1月
一、课程简介
“现代西方哲学经典”课程是以介绍现代西方哲学经典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人文选修课程。该课程结合西方哲学思想发展的主要脉络,集中讨论苏格拉底、笛卡尔、尼采这三位西方哲学发展历程中的关键思想家及其主要思想,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认识西方哲学发展的基本历史与西方哲学的问题意识。通过深入阅读讨论西方文化思想经典的相关观点,帮助学生从人文智慧的层面认识西方文化精神的内在本质。
二、课程教学目标
哲学是时代的精华,是人文学科皇冠上最为明亮的珍珠,是一个民族时代精神的精华。本课程集中讨论苏格拉底、笛卡尔、尼采这三位西方哲学发展历程中的关键思想家及其主要思想,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认识西方哲学发展的基本历史与西方哲学的问题意识。通过深入阅读讨论西方文化思想经典的相关观点,帮助学生从人文智慧的层面认识西方文化精神的内在本质。具体而言:
课程目标1:帮助学生较为系统地认识了解西方文化传统与西方哲学的基本知识,初步掌握哲学思想研究的基本方法与视角,培养学生的人文文化意识与基本哲学思维;
课程目标2:增强学生在现实文化生活中理解现代文明的思想根源与文化特色,培养学生对现代西方文化的批判意识;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增强思辨批判能力的兴趣与意识,增强学生对以哲学为代表的人文学科的基本兴趣,培养学生从哲学层面深刻反思西方文明内在本质与发展命运的意识与能力;
现代西方哲学的文化起源可以追溯到西方文化思想的开端。鉴于本课程开设对象为本科二年级学生,授课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将避免艰深的理论探讨,力求结合哲学原著作品,结合现代文化生活,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程相关主题学习,培养学生亲近原著、阅读原典的学习习惯,强化学生的人文意识与文化观念。
三、先修课的要求
本课程本身是为本科二年级学生量身定制的人文选修课程,属于基础性人文文化课程。在课程教学体系中与大一学生选修课程“中西文化比较”形成内在联系。本课程与专业内其他相关人文文化课程存在内在根本联系。具体而言,永利官网基础英语课程的人文阅读课程、国别类文化课程、中西文化经典阅读课程都与本课程内在关联,形成了一体化的人文文化选修课程体系。
四、教学环节、内容及学时分配
总论 何为哲学?哲学何为?(支撑课程目标1,2)
学时:6
主要内容阐释:
哲学,一个似乎高深莫测的学科,一个多少有些森然可怖的字眼。有人说他是智者的游戏,有人说她是高贵的谎言。爱之者穷其一生以求解,恨之者唯恐躲避不及。哲学家总是解释世界,他们为何不改造世界?都说哲学是无用之学,可为何又自诩为众妙之门?何谓哲学? 哲学何为?
一门学问最重要的任务,是要明确其问题意识。清晰的问题意识,规定了最终答案的基本面貌。在人文学科中,彼此之间的距离仅有咫尺而已。哲学的问题意识并不来自于经验,或者说并不来自于一般经验。现实生活中,人的生活大体都在日用常行的框架之内,即便是当代科学,也是现代工业文明框架内的“常识”而已,只是由于其过于抽象的面貌,被世人视为来自超验世界的“圣物”。哲学作为人类精神生活的一种独特形式,与艺术和宗教一样,来自一种“独特”的生命经验,这种生命经验,与生活世界中的实用性原则存在根本差异。
当人们习惯于以惯有的方式处理自然的时候,哲学开始发问,这样“正确”吗?
当人们习惯于以通行的方式对待他人的时候,哲学开始发问,这样“应该”吗?
当人们习惯于以通行的方式直面自我的时候,哲学开始发问,这样“有意义”吗?
所以,哲学来自于“对世界的惊异”,来自于“对他人的悲悯”,来自于“对死亡的恐惧”。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理解哲学的问题意识与基本旨趣;理解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的哲学思想的价值与魅力;要求学生自觉培养哲学反思的基本问题意识;理解哲学与历史文化、文明特点、终极关怀的根本关联;
重点与难点:从哲学层面把握文化的精神本质;从终极关怀的层面理解哲学本质特点;
推荐阅读书目:
《哲学导论》,王德峰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绪论部分。
《中国哲学的特质》,牟宗三 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
《古希腊哲学史纲》,策勒尔著,翁绍军译,山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
《东西方文化及其哲学》,梁漱溟著,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一章。
第一讲 现代西方哲学的历史源起及其基本特征(支撑课程目标1,2)
学时:6
主要内容阐释:
西方哲学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古代希腊。但是,依照尼采的说法,在公元前8世纪以前,希腊人追问生命意义与价值尺度的主要形式并不是哲学。事实上,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种文化,其最初的精神表达方式都不是哲学。但是,不容否认的是,在诸如巫术、神话、宗教和艺术的表达形式中,我们时时都可以感受到哲学在萌芽阶段的气息。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对于一种特定的文化形态而言,其哲学气质与精神、问题与意识、呈现方式与表达形式都已经潜藏在文明早期的精神生活之中了。
希腊思想的开端,同样如此。在这里,我们能够从古希腊最早的史诗中捕捉到西方文明最为原初的生命意识;在最早的哲学表达中,体会到来自东方与西方的不同文化意识;在古希腊人的祭祀活动中,深刻领会诸如“灵魂”问题的精神根源,体悟到“恐惧意识”对塑造希腊文明的意义所在。
正是在指认了希腊文明初期哲学基本特点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够深刻领会到中国文化精神与西方的根本差异。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理解西方哲学的问题意识与基本旨趣;理解作为西方文明源头时代精神的西方哲学思想的价值与魅力;理解哲学与巫术神话的内在关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文化比较的能力;
重点与难点:从西方文明起源的角度阐释西方哲学的精神本质;从终极关怀的层面理解西方哲学的本质特点;
推荐阅读书目:
《中国哲学的特质》,牟宗三 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
《古希腊哲学史纲》,策勒尔著,翁绍军译,山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阅读早期思想,关注世界本源学说。
《希腊人与西方文明》,雅各布布克哈特著,王大庆译,世纪出版社,2005年。
《希腊精神》,伊迪斯汉密尔顿著,葛海滨,华夏出版社,2019年。
第二讲 苏格拉底与西方哲学的问题意识(支撑课程目标1,2)
学时:6
主要内容阐释:
尼采说,希腊人在前苏格拉底时代(大体为公元前8世纪)是有智慧的,来自东方与西方文化的滋养共同铸就了希腊早期文明的精神品质。在尼采看来,那是一个充满艺术气质的时代,史诗与戏剧是希腊人探讨生命的主要方式。然而,哲学的盛行,是西方文明走向精神衰落的开端。
在前苏格拉底哲学世界里,一切都刚刚开始。米力都学派的世界本源学说,多少奠定了形而上学的基调——对具体现象的本源的诉求。可见,希腊人的思考,从一开始就有摆脱现象追求本质的特征。
然而,这种哲学表达大体而言是粗糙的,甚至充满了想象的成分,直到巴门尼德登上了西方哲学的舞台。他完成了一件伟大的创举——将世界万物存在的根本依据与“思维”结合在一起了。这是一次了不起的思想创造,因为它开启了整个西方“主体与客体”分离、“物质与精神”对立的思想传统,这是西方哲学最为重要的思想特征。
物质世界总是芜杂不堪的,人的感觉与经验是不可靠的。只有精神与思维才有可能是纯粹的。只有纯粹的存在才有可能是真理的发源之地,只有高洁的精神生活才有可能成为“灵魂”的寓所!西方形而上学的基本路向在这里基本明确了。
一切都准备好了,该苏格拉底登场了!
苏格拉底的思想是以否定人的感性生命开始的,所以他貌似谦虚地说“自知自己无知”。他专注于人的道德生活,据说年轻那会不是这样的,后来受到高人指点,深刻体会到“灵魂问题”的重要意义,就再也不谈什么自然问题了。因此,他向雅典人庄严宣告“美德是知识”,高尚的道德原则需要一番缜密深入的思辨讨论才有可能获求,人们给这一过程起了一个形象而又略带喜感的名称“精神接生术”。
我以为,苏格拉底的哲学并没有太多高明之处。然而,西方文明给予他高度肯定。原因在于,他不仅这么想的,他还是这么做的。他将自己的生命献给了自己的思想。
苏格拉底精神,这种探求真理无畏向死的精神,是希腊哲学最为震撼人心的品质。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理解苏格拉底哲学的时代背景;具体把握苏格拉底哲学的主要问题意识与解决方式;理解苏格拉底哲学对于道德原则的阐释方式与意识形态;理解苏格拉底哲学的思维模式与概念辩证法的基本特征;领会苏格拉底精神对于西方思想文化传统的根本意义与价值;
重点与难点:美德即知识;自知自己无知;精神接生术,苏格拉底之死;
推荐阅读书目:
《古希腊哲学史纲》,策勒尔著,翁绍军译,山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阅读早期思想,关注世界本源学说。
《苏格拉底传》,(英)泰勒著,商务印书馆,1999年。
《回忆苏格拉底》,色诺芬,吴永泉译,商务印书馆,1986年。
第三讲 近代西方哲学的历史根源与现代遗产(支撑课程目标1,2)
学时:6
主要内容阐释:
古罗马帝国的衰亡,标志着西方古典哲学世界的终结。一个相信理性、崇尚灵魂的纯洁与高贵的时代结束了。在欧洲文明的废墟上,亟待重新建立一种依据灵魂原则的思想,以便重新为古典时代的欧洲文明奠定精神的基石。这种原则如果不能主要来自于哲学,就一定会出于宗教。这就是基督教为什么会逐步为欧洲文明接纳的根本原因。就其精神气质而言,基督教思想与苏格拉底柏拉图哲学有着内在的一致性与统一性——它们都需要建立一个超越现实生活的彼岸世界。欧洲中世纪文明诞生了。
可是,欧洲文明并没有裹足不前,经历了一千多年基督教的教化,欧洲文明又来到了文明精神转世的重大历史时期。一个以“人的意志与欲望为中心”的“人的时代”又一次到来了:这一时代就其早期阶段而言,我们大体说始于欧洲文艺复兴,在启蒙运动的法国完成了精神生命的转换。近代欧洲文明到来了!
当一个新时代到来的时候,一切都会随着产生根本性的转变。近代西方哲学的兴起正是在这样的历史环境背景下,逐步发展起来的。因此,西方近代哲学的历史使命与时代任务与古典时代的欧洲是有本质差异的。具体而言,欧洲近代哲学需要给新的文明形态确定一个话语体系,这一体系的根本思想,恰恰是要为扑面而来的“工业社会”解决好问题的。
所以,西方近代哲学的核心思想又一次重新确定了“人”的中心地位。上帝隐退了,“人的理性”成为了近代工业文明时代的上帝。“我思”成为西方近代哲学的起点与支点。作为理性的具体呈现方式,自然生活中的“科学”与伦理生活中的“抽象道德与自然法”成为了时代的主要内容。一个充斥着“欲望”的西方文明被无限肯定了。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理解近代西方哲学的历史渊源与现代特征;理解近代西方哲学与近代西方文明自我演变的内在关系;理解形成近代西方哲学发展的诸多历史文化因素:诸如社会生产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商业的繁荣与城市的兴起;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与文艺复兴;古典宗教文化的堕落与新教改革运动;
重点与难点:文艺复兴的精神内涵;科学的历史文化语境;人的自我觉醒;宗教改革;
推荐阅读书目:
《文艺复兴简史》,全书阅读,不长的小册子,可以帮助大家熟悉这一历史时期的主要内容与特征。
《西方文明史》,伯恩斯著。请大家阅读“近代早期世界”部分的第十三章到第十五章部分。
第四讲 近代西方哲学之父笛卡尔的历史使命与现代特征 (支撑课程目标3)
学时:6
主要内容阐释:
正如我们反复提醒大家的,任何一种哲学思想都是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与时代需要的体现。哲学绝不是凭空出世的空洞学说。理解哲学的历史文化品性对于理解具体的哲学思想极为重要。笛卡尔要面对的历史局面,概而言之,包涵以下几个因素:
社会生产的发展与个体意识的觉醒;(伦理问题的新局面)
自然科学的发展与工业的萌芽;(自然生活方式的新趋势)
古典哲学与宗教精神日益式微;(终极关怀的新格局)
新的宗教或者哲学必须回应以上社会问题。如果新的社会意识能够被时代接受,就必须回应并解决以上全新的社会问题。正如新教改革运动,笛卡尔哲学成功完成了开辟西方哲学新天地的历史任务。我们试着以一连串的问题帮助大家梳理笛卡尔的思想体系:
笛卡尔要建立“以数学为方法的哲学思想”,这一观点意味着什么?他与苏格拉底式的玄思区别在哪儿?与中世纪的基督教思想区别在哪儿?为什么选择数学思想作为哲学的思维原则?你怎么看?
数学指导的思维方式是怎样的?依据数学的思维方式,笛卡尔如何推出“我思故我在”这一结论的?在笛卡尔的体系中,“上帝”是一个一般意义上的观念吗?上帝具有怎样特殊的地位?你如何看待这一特殊的地位?“外在世界”或者说“物质世界”是一种怎样意义上的“实体”?精神又是一种怎样意义上的“实体”?你如何理解“物质世界”的“属性”?如何理解“精神”与“肉体”(物质世界)是完全对立的。两者的根本差别是什么?两者的本质内涵指的是什么?笛卡尔为什么说“感觉、欲望是由灵魂同肉体结合而产生于灵魂中的骚动”?在笛卡尔的思想体系中,“灵魂”具有怎样的能力?当他试图把灵魂的活动与感受分为“主动的”与“被动的”这两种的时候,他的目的是什么?这一区别如何构建了笛卡尔对“善恶”伦理态度的理论解释?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理解近代西方哲学之父笛卡尔的哲学使命;通过阐明笛卡尔哲学的时代特征帮助学生理解笛卡尔哲学思想的本质特点;帮助学生理解所谓“物质”与“精神”之间具体分割的文化内涵;要求学生理解“灵魂”学说的根本意义与时代价值;
重点与难点:我思故我在;精神与广延;上帝与灵魂的基本特点;
推荐阅读书目:
《西方哲学史》,梯利,第二篇 大陆的唯理主义,第一章 笛卡尔。 第305页到第320页。
第五讲 尼采:西方形而上学的终结者(支撑课程目标3)
学时:6
主要内容阐释:
“属于我的时代还没有到来,有的人死后方生”。尼采,这位被他的同时代的人视为疯子的天才哲学家在他死后以其对资本文明鞭辟入里的批判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他的学说继承了诗性哲学的传统,深入到资本文化的存在之基,彻底阐明了在工具理性的原则下人的“异化”的生活状态。事实上,从叔本华至尼采的哲学思想与印度佛学思想有着紧密的联系;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尼采的学说飘洋过海来到中国,在中国知识群体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极大地影响了中国现代思想的发展。
本课程以时间为线索,力求澄清尼采学说的内在逻辑,阐明尼采学说与东方思想的紧密联系,回顾尼采学说在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突出强调尼采学说对中国现代思想史的深远影响,让学生能够在东西方文化交融的背景下,深入把握尼采思想的精髓,并通过尼采思想提供的视角,从文化的根基之处加深对现代文明的认识。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理解现代西方哲学的开端德国哲学家尼采的基本思想与学说,深刻把握尼采学说对整个西方形而上学传统的颠覆作用;体会尼采学说中关于艺术的本质讨论;熟悉尼采学说中关于酒神精神、技术的本质、虚无主义、道德的谱系、超人学说等一系列主要观点;
重点与难点:酒神精神;技术的本质;虚无主义;道德的谱系;超人学说;
推荐阅读书目:
《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 周国平 上海人民出版社
《尼采传》 谈蓓芳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尼采新论》 陈鼓应 上海人民出版社
《启蒙辨证法》 霍克海默与阿多诺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单向度的人》 马尔库塞 上海译文出版社
《非理性的人》 威廉巴雷特 商务印书馆
《诗人哲学家》 周国平 主编 上海人民出版社
《希腊精神》 依迪丝 汉密尔顿 辽宁教育出版社
五、教学策略与方法
1. 突出强调阅读经典文本的重要性。
2. 突出强调结合现实社会文化语境与个人生活经验体会理解西方哲学的内在精神特质。
3. 注重同学之间的主题分享与交流。
4. 突出强调强调课堂教学与课后阅读相结合的原则,特别注重在充分准备的前提下,鼓励同学们在课堂时间就相关主题开展讨论。
六、教材与学习资源
本课程相关书目将以电子书形式与所有同学分享,供学生课后阅读使用。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将结合课程教学需要,指定学生阅读相关章节。本课程核心阅读教材为三位哲学家的相关著作原典。授课老师为每一讲内容提供相关引导介绍,并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章句与章节的内容。
七、考核方式
本课程以阅读笔记与感想、主题陈述、学期末论文的形式作为考察方式。所有选课同学要求在教学期间提供三篇阅读笔记与随感,在学期末完成一篇2500--3000字以内的期末论文,中英文皆可。学生最终成绩由阅读笔记与感想(占比30%)、主题陈述(占比20%)、学期末论文(占比50)三个部分组成。学期末论文具体要求如下:
1. 期末论文主题要求与本课程高度关联,选取三位哲学家思想体系的某个角度题目,开展自己的讨论,题目自拟,不要求非常注重学术规范,但要求言之有据,言由心生,建议结合自己的现实生活,结合自己日常生活的所思所感,情理结合完成论文。我们不鼓励本科生同学论文过于理论化,鼓励大家结合生活中的世事与人情讨论自己对课堂中的一些理论问题谈自己的看法。
2. 要求认真选择阅读本课程推荐书目。要求同学们认真阅读相关书籍,在撰写文章时能够与所读书籍有所呼应,不空发言论,要言之有据。希望看到同学们能够结合自己的人生探讨自己的读书体会与心得。
3. 坚决不允许通过任何方式抄袭他人文章,授课老师将对每一篇文章查重,如果一旦发现复制粘贴与抄袭的行为,本课程记为零分。
4. 请于截止日期前以word文档的形式发送至jamesgaoLL@vip.163.com 邮箱。格式要求宋体,四号字体,单倍行距,请务必在页眉上写明自己的姓名与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