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文学基础阅读》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英文名称】Basic Readings in English Literature
【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
【适用专业】英语语言文学、翻译学
【开课学期】1
【先修课程】基础英语
【总学时数】 36
【总学分数】 2
【执笔人】顾悦
【审核人】
【编写(修订)日期】 2016年4月、2023年10月、2024年6月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大一的英语文学基础课程,帮助学生开始进入英语文学的世界,学会用专业的视角阅读文学作品。
二、课程教学目标
(1)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英语文学基础知识,系统掌握阅读与赏析英语文学的方法(支撑语言素养培养)
(2)课程目标2(能力目标):具备阅读英语文学文本的语言综合能力、人文素养与审美能力,能够正确培养阅读的习惯与兴趣,感受文学与文字之美(支撑文学素养培养)
(3)课程目标3(素养目标):全面发展审美能力培养,增强学生对经典文化的认识,对人类文明财富的欣赏。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增强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支撑文化素养培养)
三、先修课的要求
这门课程是77779193永利官网本科一年级学生在《基础英语》》等专业基础课程的同时修读的课程。
四、教学环节、内容及学时分
(一)第一讲:什么是文学?(支撑课程目标1)
主要内容:何为文学,文学的基本要素与特征,文学与其它艺术形式之间的关系,文学与生活的关系,文学如何影响与塑造我们的世界,如何反思与表达自我的阅读体验。
教学要求: 理解文学的定义、特性、价值,了解文学的基本特征,回顾并反思自己的阅读体验。
重点、难点:作为一种价值观与存在方式的文学;文学的价值与意义;作者-文本-读者的关系。
(二)第二讲:什么是英语文学?(支撑课程目标2)
学时(课堂讲授学时+其他教学学时):2
主要内容:以典型文本为范例,介绍英语文学的基本特征,英语文学的源流与发展,英语文学与英美文化语境的关系。
教学要求:掌握文学解读的路径。
重点、难点: 英国文学与美国文学的关系与互动。
(三)第三讲:小说I (支撑课程目标1)
学时(课堂讲授学时+其他教学学时):2
主要内容:以文本为基础,介绍小说的特征,小说与小说的异同,以文本细读法引导学生阅读分析小说文本。
文本: The House on Mongo Street
教学要求:了解小说的主要特点,掌握文本分析方法。
重点、难点:学习从文学要素解读文学作品。
(四)第四讲:小说II (支撑课程目标1)
学时(课堂讲授学时+其他教学学时):2
主要内容:引导学生阅读分析小说文本,从情节、人物、主题、背景、叙事声音、语言风格等角度分析与赏析小说。
文本: The House on Mongo Street
教学要求:理解小说的基本特点与分析手段。
重点、难点:叙事声音与小说解读的关系。
(五)第五讲:小说 III(支撑课程目标1、2)
学时(课堂讲授学时+其他教学学时):2+2
主要内容:进一步引导学生加深对小说的理解,介绍哈罗德·布鲁姆所提出的小说的两种传统,组织学生尝试创作小说,并分享创作经验与心得,互相评论班级学生的小说作品。
文本: The House on Mongo Street
教学要求:进一步理解小说文本的分析方法,学习创意写作的初步。
重点、难点:从文学阅读走向模仿性写作以及创意写作。
(六)第六讲:小说IV (支撑课程目标1、2)
学时(课堂讲授学时+其他教学学时):2
主要内容: 以文本为范例,介绍小说的特点以及阅读小说的方法,教授如何分析小说的情节、人物与主题,学习透过相关文本解读作家内心世界与个体生命经验的方法。
文本:J.D. Salinger, The Cather in the Rye
教学要求: 理解小说的写作机制。
重点、难点:全面把握小说文本的阅读方法。
(七)第七讲:小说V (支撑课程目标1、2、3)
学时(课堂讲授学时+其他教学学时):2
主要内容:结合文本,进一步讨论小说的分析方法,介绍英美小说的主要特点,了解小说的叙事声音对作品的意义,探讨小说的语言风格与作品的关系。
文本:J.D. Salinger, The Cather in the Rye
教学要求:进一步理解小说文本的分析方法。
重点、难点: 小说中叙事声音与语言风格的分析方法。
(八)第八讲:小说VI (支撑课程目标1、2、3)
学时(课堂讲授学时+其他教学学时):2
主要内容:介绍英美文化与英美小说的关系,介绍如何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语境中解读作品。
教学要求: 完成文本阅读并分享阅读体验,学会就文本提出问题并用实证方法寻找答案,全面掌握小说的阅读方法
文本:J.D. Salinger, The Cather in the Rye
重点、难点:了解英美小说对文化的再现与影响。
(九)第九讲:诗歌I (支撑课程目标1)
学时(课堂讲授学时+其他教学学时):2
主要内容:什么是诗歌,诗歌文体的基本特征,诗歌语言的独特性,叙事诗与抒情诗的区分,诗歌的主题。
教学要求:帮助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概念与特征
重点、难点:诗歌与日常语言的异同
(十)第十讲:诗歌II (支撑课程目标2)
学时(课堂讲授学时+其他教学学时):2
主要内容:以文本为范例,介绍诗歌的格律(节奏、押韵、音步等),诗歌的修辞手法(明喻、借喻、提喻、夸张、双关等),诗歌的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教学要求: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诗歌的形式
重点、难点:诗歌韵律的理解与把握
(十一)第十一讲:诗歌III (支撑课程目标3)
学时(课堂讲授学时+其他教学学时):2+1
主要内容: 引导学生运用文学视角分析英美诗歌的创作技巧与表达方式。
教学要求: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诗歌的认识,并初步学习英文诗歌的创作方法。
重点、难点:如何用诗歌语言表达情感。
(十二)第十二讲:戏剧I(支撑课程目标1)
学时(课堂讲授学时+其他教学学时):2
主要内容:戏剧的基本特征,戏剧与小说的异同,戏剧与诗歌的关系,戏剧的情节与人物及其与戏剧赏析和解读的关系
文本:Arthur Miller, Death of a Salesman
教学要求:理解戏剧的主要特点
重点、难点:戏剧的文体特征与解读视角。
(十三)第十三讲:戏剧II (支撑课程目标2)
学时(课堂讲授学时+其他教学学时):2+2
主要内容:以文本为范例,引导学生从主题、语言风格、布景、舞台动作等方面对戏剧进行分析与讨论。
文本:Arthur Miller, Death of a Salesman
教学要求:全方位理解戏剧的特征与原理。
重点、难点:戏剧的文学性与表演性之间的关系。
(十四)第十四讲:戏剧III (支撑课程目标3)
学时(课堂讲授学时+其他教学学时):2+2
主要内容:进一步了解戏剧的特点,组织学生尝试创作戏剧,并分享创作经验与心得,选择性排演班级学生创作的戏剧作品。
文本:Arthur Miller, Death of a Salesman
教学要求:提高语言敏感度,将戏剧赏析、创作、表演相结合。
重点、难点:理解戏剧剧本与表演的关系。
五、教学策略与方法建议
作为一门阅读研讨性课程,本课程是体现英语专业之专业性与人文学科的特点的关键课程,是人文化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门课程面对的是低年级学生,力图培养他们对英语文学的兴趣和进一步学习的动力。教学中不在于信息性灌输,而强调能力与素质的培养,尤其是对文学阅读能力、文本解读能力的培养。
课程通过大量的阅读、研讨、写作训练,积累充足的阅读体验,帮助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与思路以及全方位欣赏、体会、理解文本的能力,全方位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语言能力、创造力,成为更为全面的专业人才。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方法是课程教学的关键。
六、教材与学习资源
本课程会为学生推荐相关原著。
主要参考资料包括(但不限于):
Abrams, M.H. A Glossary of Literary Terms. 7th ed. New York: Harcourt Brace College Publishers, 1999.
Harland, Richard. Literary Theory from Plato to Barthes: An Introductory History.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5.
Hassan, Ihab. Contemporary American Literature: An Introduction. New York: Frederick Ungar Publishing Co., 1976.
Kirszner, Laurie G. and Stephen R. Mandell. Literature: Reading, Reacting, Writing.4th ed. New York: Harcourt College Publishers, 2000.
Millard, Kenneth. Contemporary American Fiction: An Introduction to American Fiction Since 1970.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6.
七、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 1:课堂表现,占比 15%(对应课程目标 1)
考核方式 2:成果展示,占比 15%(对应课程目标 2)
考核方式 3:讨论情况,占比 15%(对应课程目标3)
考核方式 4:期末论文,占比 55%(对应课程目标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