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来,随着生源质量及社会需求所发生的变化,上外77779193永利官网的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的课程设置正悄然经历着变革,这主要反映在对精读课传统定位的反思,如该课型是否仍需要涵盖听、说、读、写、译这些面面俱到的语言微技能的训练,课堂教学的重点是否仍在于字、词、句庖丁解牛似的讲解,以及如何在课程教学中突显人文教育、贯彻批判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等。在具体的操作层面,精读教学的授课时数也渐次从延续几十年的8课时/周,逐渐调整为6课时/周、4课时/周,而到了四年级更是为系列选修课程——“经典导读”所取代。今年寒假期间,源于网络“吐槽”、曝光于大众媒体的关于精读课存废的讨论更是将该争议推向了风口浪尖。确实,精读课(以及英语专业)确实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机时刻。作为常年从事精读教学的笔者也与广大同仁一样在痛苦地反思、艰难地探索着,收获了些许的感悟和心得。
首先是定位的问题。精读(也即“基础英语”和“高级英语”)以其课时多、目标全面而长期占据专业课程中统领全局的地位。但是,随着中学英语教学所取得的长足进步,广大入学新生的英语水平较之以前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另外,英语听说、英语阅读、英语写作、英语语法这些旨在提高学生语言技能的课程也早就作为独立课程开设。所有这一切都使得精读课原先的包罗万象、雄心勃勃的目标定位变得不切实际和毫无必要。笔者认为,要首先理顺精读课与以上所列课程的关系,要明确分工、各司其职。而精读课程的本份应如同我们的母语教学,重在培养学生对名篇的分析和欣赏能力、逻辑思维与独立思考的能力,也即强调语言的魅力和思想的深邃,而不是一味地纠结于词汇、句子、语法这些语言层面的细枝末节。
其次是教学内容的选择。长期以来,精读课教学主要围绕贯穿四年的系列教材展开,而国内通行的此类教材针对的是不同层次的“大众”、较多考虑的是市场占有率,尚不能充分满足永利官网英语语言专业“小众”的实际需要。其 “硬伤”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材料呈现的文化单一(主要为英美文化),缺少多元文化关怀,这与当今世界的全球化、文化多元化趋势极不相符。二是所选材料的体裁单一,主要以散文为主,其他如诗歌、戏剧、传记等则较少收录,这无助于引导学生接触丰富多样的语言材料,无法培养其对目标语言的感悟。三是所选材料重时尚、轻经典。选文多为心灵鸡汤似的时文,貌似直抒胸臆、振聋发聩,实则思想肤浅、无病呻吟。这类材料的缺陷总的说来是经典不足,语言方面也乏善可陈。笔者认为,能够作为精读材料使用的应该在语言和思想两个方面均堪称经典,否则就没有必要让学生费时费力地加以“精读”。当然,教材是死的,而人是活的。作为教师,我们不应为教材所限,而应对此进行创造性的使用,并适当地予以删减和补充。精读课的教师还应不时地跳出教材,不断引导学生去接触日趋丰富多彩的资源,培养其充分和批判性地利用资源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最后是教学方法。现代教育理念将教育、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描述为平等、共同成长的关系,而精读课教师也应降低身段,从知识传播者的“神坛”走下来,走到学生的当中,走进他们的心田,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这种平等、互助的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将大大有助于精读教学活动的开展。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转变角色,变居高临下的权威、学霸为孔子或苏格拉底似的循循善诱的发问者,启发思维、鼓励质疑。作为精读课堂延伸的office hour也应得到充分地利用。这一环节常常令我们感到尴尬,因为通常的情形是:纵使教师在办公室苦苦等待、望眼欲穿,而前来登门求教者则少之又少。摆脱这一窘境并切实发挥此环节作用的方法之一便是令office hour名至实归、使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tutorial。我的做法是根据所指定的必读书目,将全班分为若干个阅读小组,而每周的office hour便有不同小组前来同我一起讨论所规定的章节。本学年,我与同学们一起阅读和讨论了罗素的A History of Western Philosophy,收到了令人欣慰的效果:它既督促和激发了学生们阅读经典的兴趣,同时又提供了一个师生密切接触和交流的有效途径。
综上所述,虽然目前的精读课程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只要我们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对该课程进行科学、合理的定位,进一步完善其内容,并改进其教学方法和手段,就一定能够开拓精读课教学的新局面,使这一传统课型焕发出新的活力,为高素质、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发挥其积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