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心得——虞文婷

发布时间:2012-12-19浏览次数:1923

这学期有幸担任了一年级文学四班的精读老师和班导。第一次担任班导,心里免不了存有一丝忐忑。传说中的90后是个性张扬、高度自我的一代:自尊心强,敢于表达,对新知的触觉异常灵敏,极具批判和质疑精神,而我这个80后“小导”该做些什么,怎么做才能“导”好这些对未来四年大学生活充满无比美好的期待与憧憬的新生们呢?

虽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但在这样一个师生关系已经历了从学生对老师充满“敬畏”到“朋友般”平等相处转换的时代,我想我更乐意淡化、模糊化“师生”的分界线。与其让同学对我产生“敬畏感”继而“距离感”,不如使他们把我看作是大姐姐。如此,上课与交流的形式也不再是“传授”而是“分享”。分享思想、分享知识、分享经历的过程!

分享始于走近彼此。现今实行的是小班化教学,目的就是为了使专业学习更具个性化,尊重每位同学的认知风格,充分考虑每位同学不同的学习基础。与同学们相互了解和走近的渠道是多样化的。除了课堂上的交流,我最喜欢的形式之一就是与同学们在journal中作笔头交流。学生通常会把一些比较纠结的想法(学习上、生活上及思想上)通过二周一次的journal表达出来,我都会细细品读,然后加上自己长长的批注和想法。想来这种类似于“笔友”的沟通方法很是自然放松、无拘无束。它没有师生当面交谈的那种正式感或可能因相互不熟引起的窘迫感,而且每两周一次的“笔会”约定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期待,所以这个方法尤其适合师生“半熟不熟”期。有的同学甚至乐意在我的批注下继续发表评论。

分享游走于丰富的形式和内容之间。随着与同学建立起日益亲密的联系,分享的形式和内容就变得更为多彩了。精读课的内容是比较系统性的,每节课都要涉及大量的语言、词汇、句式等知识。为了不使同学对基础练习感到枯燥,我喜欢与同学们分享我自己学生时期领悟或观察到的有效学习方法,分享口译练习对强化驾驭双语能力的妙处,并且也让班级里的同学相互分享自己的好经验,比如怎样高效率地背诵英文篇章等。除了规定动作以外,积极拓展精读课的内容和形式是分享的重头戏。精读课课文多为反映说英语语言国家中文化、社会、思想的篇章,由此,课外的主动研究与在课堂上的积极讨论也让学生慢慢养成从东西方两种不同的视角来解读一种文化或社会现象的习惯。在年级Project比赛过程中,我和同学们一起探索有趣的课题,一同分享研究的方法和收获。

分享让我与同学们共同成长。这个学期时常听到同学们向我抱怨课程多,课业压力好大,睡眠和休息好少。我所能做的首先是理解他们,继而我也同他们分享我目前所面临的写博士论文的压力以及抗压的方法。每个人在任何阶段都会遇到挑战与压力,而积极地探索寻找对抗困难、挫折、压力的方法是唯一的出路。分享生活学习中的挑战,使我和同学们成为了一个战壕里的战友。

我希望分享将始终贯穿我班同学们大学四年乃至今后的工作、学习、生活之中,并希望他们能够充分享受分享带来的乐趣和收获。

 

  • 上外77779193永利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