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西方文论》课程教学大纲

发布时间:2012-10-29浏览次数:2540

【课程英文名称】A Selected Reading of 20th-century Western Literary Theory

【课程代码】3.101.0652

【课程类型】专业方向课程

【适用专业】英语语言文学专业

【开课学期】第6学期

【先修课程】英美文学

【总学时数】36学时,其中理论教学学时:32学时;实验(实践)教学时数:4学时

【总学分数】 2

【教研室】 文学教研室

【执笔人】 乔国强

【审核人】 吴其尧

【编写(修订)日期】:20115

 

一、课程教学目标

 《二十世纪西方文论》课程是为英语语言文学专业高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文学理论课程,旨在指导学生较为系统地学习二十世纪西方文论,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论功底,并使学生在较为深入把握二十世纪西方文论的基础上,提升他们解读西方文论和西方文学作品的能力,为以后从事文学和文论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先修课的要求

《二十世纪西方文论》课程是英语语言文学专业高年级学生在具备一定西方文学知识的基础上所选修的专项提高课程,该课程承接英美文学课程,并为学生撰写西方文学研究论文打下基础。

 

三、教学环节、内容及学时分配

(一)总论(或绪论、概论等)

学时(课堂讲授学时+其他教学学时):4

主要内容:1、介绍二十世纪西方文论的总体发生与发展情况及其各种思潮的主要内涵;2、学习二十世纪西方文论的方法和注意事项;3、介绍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及课堂要求等其他事项。

教学要求:了解二十世纪西方文论的发生嬗变的原因、特点以及价值观走向。

重点、难点:二十世纪西方文论发生嬗变的原因,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文学思想认识所发生的嬗变。

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

 

(二)W. B.叶芝:诗歌中的象征主义 (Symbolism in Poetry

学时(课堂讲授学时+其他教学学时):2

主要内容:主要评介叶芝的“诗歌的象征主义”观。这篇选文体现了叶芝对象征主义体系的建构与设想。全文共分五部分。本章主要评介这五部分的内容,即其第一部分强调作家、艺术家应该有自己的某种哲学和批评方法;第二部分通过分析彭斯、布莱克、纳什、莎士比亚的诗句,来具体说明象征性的写作才是最完美、最能动性的写作;第三部分强调韵律在象征主义诗歌中的作用;第四部分主要谈的是除了感情的象征以外,还有理性的象征;第五部分主要论述了诗歌之所以能给人带来感动是因为它的象征性。

教学要求:1、学生预习所选课文,并选读彭斯、布莱克等诗人的诗作;2、学生提出阅读中所发现的问题。

重点、难点:叶芝有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爱尔兰神秘主义诗人之称。“神秘”性是他创作以及理论创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分析讨论1-2首象征主义诗歌。

 

(三)T. S. 艾略特:传统与个人才能(Tradition and the Individual Talent

学时(课堂讲授学时+其他教学学时):3

主要内容:主要评介艾略特提出的传统与个人才能之间的关系。这篇选文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论述了传统对作家的重要性以及传统与作家之间的辩证关系;第二部分实际上是对其在第一部分中提出的艺术家要不断地牺牲自己和消灭个性的另一种解说,或者说是对他下面要提出的诗歌的“非个人化”理论所做的一个抽象定义;第三部分的内容虽然比较简单,但却言简意赅地归纳和总结了前两部分所论述的主要观点,即首先再次肯定了人们把兴趣由诗人转向诗歌本身是有益的,并再次强调了“艺术的感情是非个人化”;其次,他进一步指出了诗人如何才能达到“非个人化”的境界,并且还要“生活于其中的不但是现在而且是过去的时刻,”和“意识到的不是死的,而是早已活着的东西”;最后,他还间接地对批评现状作了扼要的点评。

教学要求:1、学生预习所选课文并参阅相关评论;2、学生提出阅读中所发现的问题。

重点、难点:1传统对作家的重要性以及传统与作家之间的辩证关系;2、诗歌的“非个人化”理论。

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讨论文学史的性质。

 

(四)Y. 温特斯:最初的问题(Preliminary Problems

学时(课堂讲授学时+其他教学学时):2

主要内容:主要评介温特斯在“最初的问题”中谈了十二个问题,即从诗是否有可比性引起话题,到诗歌评论需要进行理性的,也就是道德的判断为结论。其次评介温特斯提出的诗歌评论的五个步骤。

教学要求:1、学生预习所选课文并参阅相关评论;2、学生提出阅读中所发现的问题。

重点、难点:诗歌批评中的道德判断。

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讨论1-2首诗歌。

 

(五)维吉尼亚·伍尔夫:现代小说(Modern Fiction

学时(课堂讲授学时+其他教学学时):3

主要内容:主要评介伍尔夫对现代主义文学的“真实观”的认识。伍尔夫的小说世界的“真实观”有别于传统现实主义的“真实”观。其主要观点是即小说应该追求“内在的真实”,即是指积累在我们内心深处而又不断地涌现到我们意识表层的种种瞬间的印象,对往昔岁月的飘忽而永恒的回忆以及人的意识把感受到的客观真实加以提炼之后得到的“内在真实”。

教学要求:1、学生预习所选课文并参阅相关评论;2、学生提出阅读中所发现的问题。

重点、难点:1现代主义文学的“真实观”与传统“真实观”之间的区别;2、“内在的真实”的性质和内涵。

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分析讨论现代主义文学的“真实观”与传统“真实观”之间的区别。

 

(六)D. H. 劳伦斯:道德与小说(Morality and the Novel

学时(课堂讲授学时+其他教学学时):2

主要内容:主要评介劳伦斯对小说道德功能的认识。劳伦斯认为“艺术的本质功能是道德,不是美学、不是装饰、不是消遣娱乐,而是道德”。他所指的“道德”并非普遍接受的伦理道德标准,而是指“存在于我和我周围宇宙间的那种微妙的、永远颤动与变化着的平衡。劳伦斯为小说设下的道德评判标准是:小说能否帮助人与外部世界建立起某种平衡的联系。

教学要求:1、学生预习所选课文并参阅相关评论;2、学生提出阅读中所发现的问题。

重点、难点:劳伦斯的小说道德观与小说创作的本质。

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分析讨论劳伦斯小说的部分片段。

 

(七)让-保罗·萨特:为什么写作?(Why Write?

 学时(课堂讲授学时+其他教学学时):2

主要内容:主要评介萨特的文学“介入观”。萨特的文学“介入观”主要是指艺术作品的创造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介入现实的行动。写作的真谛就是揭露世界某一方面的面貌,并通过揭露给世界带来变革,写作过程就是介入社会生活的过程。

教学要求:1、学生预习所选课文并参阅相关评论;2、学生提出阅读中所发现的问题。

重点、难点:萨特的文学“介入观”的实质及其在文学批评中的运用。

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试运用萨特的文学“介入观”分析讨论一部作品。

 

(八)克里斯托弗·英尼斯:戏剧中的现代主义(Modernism in Drama

学时(课堂讲授学时+其他教学学时):2

主要内容:主要评介英尼斯对戏剧中的现代主义的认识。英尼斯在文中分析了现代主义戏剧成功与不成功的例子,并认为极端的现代主义并没有在舞台上取得成功,而在能够根据舞台艺术的特殊性将现代主义自然地融入创作中的斯特林堡、萧伯纳和布莱希特却取得了成功。

教学要求: 1、学生预习所选课文并参阅相关评论;2、学生提出阅读中所发现的问题。

重点、难点:1、戏剧的特点;2、现代主义戏剧与传统戏剧之间的差异。

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分析讨论一部现代主义戏剧。

 

(九)雷蒙·威廉斯:现代悲剧(Modern Tragedy

学时(课堂讲授学时+其他教学学时):3

主要内容:主要评介威廉斯的现代悲剧观。威廉斯认为,人们否认现代悲剧的根本原因在于理论基础有问题。有关悲剧理论的重大贡献都出现在十九世纪,在现代悲剧产生之前。现代人的错误在于局限于以前的而不是现在的评估体系,局限于把批评理论和创作实践分离。在威廉斯看来,悲剧不是一种单独的永恒的事实,而是一系列的经验、惯例、习俗。悲剧跟其他任何事物一样是发展变化的。

教学要求:1、学生预习所选课文并参阅相关评论;2、学生提出阅读中所发现的问题。

重点、难点:1、何谓“悲剧”?2、“悲剧观”的历史演变

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分析讨论“悲剧观”的历史演变。

 

 

(十)埃德蒙·威尔逊:马克思主义与文学(Marxism and Literature

学时(课堂讲授学时+其他教学学时):3

主要内容:主要评介威尔逊的马克思主义文学观。这篇选文在很大程度上了体现了他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他在文章中表达了对文学创作的关注,也提出对艺术作品的独立性和特殊性的思考。换句话说,他在提出文学应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同时,又认为艺术作品不能单纯从政治的角度来评判。

教学要求:1、学生预习所选课文并参阅相关评论;2、学生提出阅读中所发现的问题。

重点、难点: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讨论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得”与“失”。

 

(十一)莎拉·布莱尔:现代主义与文化政治(Modernism and the Politics of Culture

学时(课堂讲授学时+其他教学学时):3

主要内容:主要评介布莱尔对现代主义和文化政治的认识。布莱尔在这篇选文中以丰富的文化史资料勾勒了现代主义的文化政治形态。她在文中驳斥了割裂现代主义与权力政治的观点,认为这本身就是一种政治姿态,即一种清净无为的政治主张;另外还指出,这一观点也遮蔽了现代主义文本、作家和机构是如何反映社会经验、并参与生成社会经验和文化理念的。布莱尔对现代主义与文化政治之间的关系的讨论为我们认识现代主义和现代文化政治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教学要求:1、学生预习所选课文并参阅相关评论;2、学生提出阅读中所发现的问题。

重点、难点:1、如何认识现代主义?2、如何认识文化政治?

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

 

(十二) 20世纪西方文论与文学

学时(课堂讲授学时+其他教学学时):2

主要内容:1、总体评介20世纪西方文论与文学;220世纪西方文论在文学批评中的运用;3、布置课程论文写作。

教学要求:学生选择某一课文进行讨论,并准备好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

重点、难点:学生独立评价20世纪西方文论。

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课堂讨论学习心得。

 

四、教学策略与方法建议

本课程以本科教学大纲为纲领性文件,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制定教学内容;并根据学生的学习规律和特点,采取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与方式,合理安排教学环节与内容。课程以任务教学法为基本原则,强调课堂外的阅读和课堂内学生的参与。通过该课程学习,学习者可基本了解20世纪西方文论的特点。在讲解文论选文的同时,还注意结合具体文本进行分析,以此提升学生的文学理论涵养和实际分析文学现象、思潮和文学作品的能力。

 

五、教材与学习资源

本课程所用教材主要选自乔国强主编的《二十世纪西方文论选读》(上、下册),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另外参考下列教材和著作:

朱刚:《二十世纪西方文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伍蠡甫:《西方文论选》,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版

朱立元:《西方文论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Cuddon, J. A. A dictionary of literary terms and literary theory, Oxford: Basil Blackwell, 1991.

Wolfreys, Julian. Key concepts in literary theory, Edinburgh: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2001.

Culler, Jonathan. Literary theory :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7.

 

六、考核方式:

1、平日成绩:(1)学生出勤率须达到课时总量的90%

            2)学生应积极参加课堂讨论,并按时完成课后作业;

2、期末成绩:小论文。论文撰写须遵循学术规范,语言通顺,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述得当。

课程综合成绩:平时成绩×30% + 期末成绩×70%

 

  • 上外77779193永利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