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翻译理论评介》课程教学大纲

发布时间:2012-10-29浏览次数:1773

【课程英文名称】Chinese and Western Translation Theories—Introduction and Criticism

【课程代码】3.102.0451

【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程

【适用专业】翻译专业

【开课学期】第6学期

【先修课程】翻译理论与实践、口笔译概论、文体与翻译等

【总学时数】36 (其中理论教学学时:32;实验(实践)教学时数:4

【总学分数】2

【教研室】翻译教研室

【执笔人】罗平

【审核人】刘全福

【编写(修订)日期】20115

 

一.  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经教育部批准,上外77779193永利官网于2006年正式建立了本科翻译专业。在继承77779193永利官网几十年翻译教学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我们编订了“翻译专业教学计划”。根据这一计划,本科翻译专业的课程划分为“专业必修基础课”、“专业必修核心课”和“专业选修课”等三大类。本课程“中西翻译理论评介”设为专业必修课,主要为本科翻译专业高年级的学生开设。

王佐良先生很早以前就说过,我国的翻译实践历史很长,翻译作品积累也很多,但是理论研究跟不上,我们要在理论研究方面下大功夫,并积极地培养这方面的人才。了解和掌握某种翻译理论,好处是多方面的。首先我们对许多翻译现象的看法就会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从零星上升到系统,从肤浅上升到深刻,从被动上升到主动,还有时候还会从根本上扭转我们个人翻译实践的方向。翻译理论对翻译实践的作用,是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表现出来的,有的是直接影响,有的是间接影响。如果是技巧性理论,它对翻译实践的影响就很直接,譬如主从分析的技巧性理论对汉英翻译实践的指导作用就非常直接。如果是普遍理论,它对翻译实践的影响往往是间接的或是宏观的,如由内容与形式的辩证关系而推导出的翻译风格理论,对我们的翻译实践就会起到方向性的指导作用,接受与不接受某种风格理论,最后会导致截然不同的翻译结果。由此可见,翻译不能只有实践而没有理论,正如文学不能只有创作而没有文学理论一样。因此,作为翻译专业的学生,应该具备较为系统的翻译理论知识和正确的翻译理论思辨方法。学习了这门课之后,学生能把前期所学各门翻译实践课程的内容提到理论的高度来认识,并为本科之后的进一步深造做好较充分的理论准备。这就是开设这门课程的主要目的。

 

二.  课程教学内容、要求及学时分配

 

第一讲:中西翻译定义和标准比较

 

【教学目的和要求】

        让学生了解中西翻译定义和标准的历史脉络,理解定义和标准的内涵与传承关系,以及掌握定义和标准的比较与批评方法。

【本章重点】

        理解定义和标准的内涵与传承关系。

【本章难点】

        掌握定义和标准的比较与批评方法。

【教学内容】

1、  中西翻译定义和标准的历史脉络;

2、  定义和标准的内涵与传承关系;

3、  定义和标准的比较与批评方法。

 

第二讲:翻译本体论、目的论和方法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让学生了解翻译本体论、目的论和方法论的概念与研究目标,理解“三论”的具体内涵,以及掌握“三论”在翻译批评和鉴赏中的应用。

【本章重点】

        “三论”的具体内涵。

【本章难点】

        “三论”在翻译批评和鉴赏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

1、  翻译本体论、目的论和方法论的概念与研究目标;

2、  “三论”的具体内涵;

3、  “三论”在翻译批评和鉴赏中的应用。

 

第三讲:中国译家译论评价(1

 

【教学目的和要求】

        让学生了解中国主要译家译论的贡献,理解译家译论的互动与传承关系,以及掌握对译家译论的评价方法。

【本章重点】

        译家译论的互动与传承关系。

【本章难点】

        译家译论的评价方法。

【教学内容】

1、  中国主要译家译论的贡献;

2、  译家译论的互动与传承关系;

3、  对译家译论的评价方法。

 

第四讲:中国译家译论评价(2

 

【教学目的和要求】

        让学生了解中国主要译家译论的贡献,理解译家译论的互动与传承关系,以及掌握对译家译论的评价方法。

【本章重点】

        译家译论的互动与传承关系。

【本章难点】

        译家译论的评价方法。

【教学内容】

1、  中国主要译家译论的贡献;

2、  译家译论的互动与传承关系;

3、  对译家译论的评价方法。

 

第五讲:中国传统译论的美学内涵

 

【教学目的和要求】

        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译论的美学背景,理解中国传统译论的美学内涵,以及掌握中国传统译论美学内涵的实践评价。

【本章重点】

        中国传统译论的美学内涵。

【本章难点】

        中国传统译论美学内涵的实践评价。

【教学内容】

1、  中国传统译论的美学背景;

2、  中国传统译论的美学内涵;

3、  中国传统译论美学内涵的实践评价。

 

第六讲:西方翻译理论和实践史评价

 

【教学目的和要求】

        让学生了解西方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历史概貌,理解西方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与传承关系,以及掌握西方翻译理论的主要观点与实践评价方法。

【本章重点】

        西方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与传承关系。

【本章难点】

        掌握西方翻译理论的主要观点与实践评价方法。

【教学内容】

1、  西方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历史概貌;

2、  西方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与传承关系;

3、  西方翻译理论的主要观点与实践评价方法。

 

第七讲:翻译理论的文艺学派(1

 

【教学目的和要求】

        让学生了解翻译理论文艺学派产生的历史背景,理解文艺学派的特征和内涵,以及掌握文艺学派的一般批评方法。

【本章重点】

        文艺学派的特征和内涵。

【本章难点】

        文艺学派的一般批评方法。

【教学内容】

1、  翻译理论文艺学派产生的历史背景;

2、  文艺学派的特征和内涵;

3、  文艺学派的一般批评方法。

 

第八讲:翻译理论的文艺学派(2

 

【教学目的和要求】

        让学生了解翻译理论文艺学派产生的历史背景,理解文艺学派的特征和内涵,以及掌握文艺学派的一般批评方法。

【本章重点】

        文艺学派的特征和内涵。

【本章难点】

        文艺学派的一般批评方法。

【教学内容】

1、  翻译理论文艺学派产生的历史背景;

2、  文艺学派的特征和内涵;

3、  文艺学派的一般批评方法。

 

第九讲:翻译理论的语言学派(1

 

【教学目的和要求】

        让学生了解翻译理论语言学派产生的历史背景,理解语言学派的特征和内涵,以及掌握语言学派的一般批评方法。

【本章重点】

        语言学派的特征和内涵。

【本章难点】

        语言学派的一般批评方法。

【教学内容】

1、  翻译理论语言学派产生的历史背景;

2、  语言学派的特征和内涵;

3、  语言学派的一般批评方法。

 

第十讲:翻译理论的语言学派(2

 

【教学目的和要求】

        让学生了解翻译理论语言学派产生的历史背景,理解语言学派的特征和内涵,以及掌握语言学派的一般批评方法。

【本章重点】

        语言学派的特征和内涵。

【本章难点】

        语言学派的一般批评方法。

【教学内容】

1、  翻译理论语言学派产生的历史背景;

2、  语言学派的特征和内涵;

3、  语言学派的一般批评方法。

 

第十一讲:翻译的文化转向

 

【教学目的和要求】

        让学生了解翻译文转向的历史背景以及理解文化转向对翻译学科发展的影响。

 

【本章重点】

        翻译文转向的历史背景。

【本章难点】

        文化转向对翻译学科发展的影响。

【教学内容】

1、  翻译文转向的历史背景;

2、  文化转向对翻译学科发展的影响。

 

第十二讲:当代西方翻译理论主要流派评介

 

【教学目的和要求】

        让学生了解当代西方翻译理论主要流派的概况,理解主要流派的内涵,以及掌握主要流派的核心观点与评价方法。

【本章重点】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主要流派的内涵。

【本章难点】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主要流派的核心观点与评价方法。

【教学内容】

1、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主要流派的概况;

2、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主要流派的内涵;

3、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主要流派的核心观点与评价方法。

 

第十三讲:中国传统译论的现代阐释(1

 

【教学目的和要求】

        让学生理解中国传统译论继续存在的原因以及掌握传统译论的现代阐释方法。

【本章重点】

        中国传统译论继续存在的原因。

【本章难点】

        中国传统译论的现代阐释方法。

 

【教学内容】

1、  中国传统译论在当代的生存环境;

2、  中国传统译论的生命力;

3、  中国传统译论的现代阐释方法。

 

第十四讲:中国传统译论的现代阐释(2

 

【教学目的和要求】

        让学生理解中国传统译论继续存在的原因以及掌握传统译论的现代阐释方法。

【本章重点】

        中国传统译论继续存在的原因。

【本章难点】

        中国传统译论的现代阐释方法。

【教学内容】

1、  中国传统译论在当代的生存环境;

2、  中国传统译论的生命力;

3、  中国传统译论的现代阐释方法。

 

第十五讲:翻译理论的哲学视角概述

 

【教学目的和要求】

        让学生理解语言哲学对翻译理论的影响以及掌握翻译价值观的哲学阐述途径。

【本章重点】

        语言哲学对翻译理论的影响。

【本章难点】

        翻译价值观的哲学阐述途径。

【教学内容】

1、  语言哲学的内涵;

2、  语言哲学与翻译的关系;

3、  翻译价值观的哲学阐述途径。

 

第十六讲:中国翻译研究的范式嬗替

 

【教学目的和要求】

        让学生了解当代中国翻译研究的概况,理解中国翻译研究中三种范式的内涵,以及掌握三种基本范式的应用方法。

【本章重点】

        中国翻译研究中三种范式的内涵。

【本章难点】

        三种基本范式的应用方法。

【教学内容】

1、  翻译研究范式的概念;

2、  翻译研究范式产生的历史渊源;

3、  翻译研究范式的嬗替;

4、  翻译研究范式的应用。

 

三.  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中西翻译定义和标准比较;翻译的本体论、目的论和方法论;中国译家译论评介;中国传统译论的美学内涵;西方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史评介;翻译理论的文艺学派;翻译理论的语言学派;翻译的文化转向;当代西方翻译理论的主要流派评介;中国传统译论的现代阐。

  本科教学大纲为总指导,根据本科翻译专业教学目标的要求,为本课程选择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做出具体的安排。遵照本课程的特点和内在规律,切忌空疏枯燥的理论知识灌输,避免填鸭式的密集的概念堆砌。争取做到,每一部分的理论介绍或评论,均以某个合适的翻译实践或翻译现象作为导入的窗口或作为后续的验证,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翻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辨习惯。同时,采用启发式教学,适时地组织课堂讨论,以激发学生创造性的理论思维;布置一定的论述题作业,以检查学生对理论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适时地调整教学方法。

本课程考核采取平时成绩(课外作业)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形式,分别占总成绩的30%70%(按百分制)。

 

四.  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与77779193永利官网翻译系已开设的“翻译理论与实践”、“文学翻译”、“文体与翻译”、“应用文翻译”、“商务翻译”、“中国文化与翻译”和“影视翻译”等课程共同形成了一个互相补充、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从学习的认知规律来看,本课程是对其他翻译课程在理论方面的总结、提升和系统化,它对其他翻译实践课程具有理论方面的指导意义。

 

五.  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资料

本课程的课堂教材为自编教材。       其他主要教学参考资料:

(1)    Nida, A. Eugene & Taber, R. Charles.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 Leiden: E. J. Brill, 1969

(2)    Nida, A. Eugene. Language, Cultural, and Translating.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1993

(3)    Newmark, Peter. 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 London: Prentice Hall International, 1988

(4)    Newmark, Peter.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Oxford: Pergamon Press Ltd., 1981

(5)    Gentzler, Edwin. Contemporary Translation Theories (revised 2nd edition). Clevedon: Multilingual Matters Ltd., 2001

(6)    Dollerup, Cay. Basics of Translation Studies.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7

(7)    Baker, Mona. Routledge Encyclopedia of Translation Studies. London: Routledge, 1998

(8)    Munday, Jeremy. Introducing Translation Studies: Theories and Applications. London: Routledge, 2001

(9)    Robinson, Douglas. Western Translation Theory: from Herodotus to Nietzsche. Manchester: St. Jerome Publishing Ltd., 1997

(10)              Tytler, A. Fraser. Essay on the Principles of Translation.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7

(11)              Bell, Roger. Translation and Translating: Theory and Practice. London: Longman Group Ltd., 1991

(12)              申雨平. 西方翻译理论精选.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13)              仲伟合. 西方翻译理论. 广州:广州外语音像出版社,2001

(14)              外国翻译理论评介文集.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3

(15)              谭载喜. 西方翻译简史(增订版).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16)              郭建中.当代美国翻译理论.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

(17)              许钧、袁筱一. 当代法国翻译理论.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

(18)              张南峰. 中西译学批评.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19)              刘宓庆. 中西翻译思想比较研究.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

(20)              刘宓庆. 翻译美学导论(修订本).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

(21)              刘宓庆. 文化翻译论纲.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22)              王克非. 翻译文化史论.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23)              陈福康. 中国译学理论史稿.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2

(24)              罗新璋. 翻译论集.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25)              许渊冲. 翻译的艺术. 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06

(26)              王寿兰. 当代文学翻译百家谈.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

  • 上外77779193永利官网